当前位置:首页 > 高参观点
2024
07-13

“萝卜快跑”是资本裹挟下的一场反人性闹剧


 

一夜之间,萝卜快跑成了热议话题。

有朋友问我,你不是搞战略的吗,谈谈对“萝卜快跑”的观点,未来是不是网约车司机都得失业呀?

我认为:萝卜快跑无非是资本裹挟下的一场反人性闹剧而已,不必过多的关注和焦虑。

先强调,我说这个话,并不是否定AI技术、否定自动驾驶技术这些高新科技。两码事,一码归一码。

我不看好萝卜快跑,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萝卜快跑本身不是汽车智能化的突破性创新。萝卜快跑只是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营层面开展创新探索,也就是说别的运营商需要司机,我不需要,而且一个人可以操作数十台车,这本质上无非是另一个“无人驾驶”的滴滴公司,只是萝卜快跑打掉了司机的成本而已,并没有真正实现汽车的突破性创新。

2、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运营项目的持续性、增长性受外界影响大大。判断一个项目的价值,持续性和增长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萝卜快跑要真正实现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无人驾驶的交通环境要求较高,特殊极端天气等限制尚不明确;其次,污染驾驶早期会有一些试点,但从政策层面看,很难快速铺开;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当下无人驾驶技术必须要依托网络传输信号、数据等,并不是每一个角落的网络信号都能支持无人驾驶技术的蓬勃发展。

3、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运营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技术性风险等,存在不确定性无法评估。任何交通工具都会有危险,但无人驾驶交通工具,通过后台技术人员的操作实现运营,其存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本身的不确定风险,以及数据传输、判别的失误及风险,还有后台操作人员不在现场依据数据信号等作出的主观判断失误风险等,而这些所有的风险,都要由消费者和社会承担后果。

4、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运营商违背人性的基本心智认知。人类对科技创新有多少憧憬,内心深处就有多少恐惧。图新鲜尝试一下、体验一下,是绝大多数人会做出的选择,一旦发生相关的危险事故一次,所有人的恐惧就会被无限放大。比如,40度的高温天气,自动驾驶汽车突然熄火,且车门无法打开,救援人员抵达时,已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并不是我杞人忧天,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5、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运营商对社会治理、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个考验。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打了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汽车,到目的地仅需8元钱,巧的是因为汽车设计的BUG及各种误判,导致你在到达目的地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撞伤了一名儿童,最终谁来承担责任?是你,还是运营商?还是后台操作员?还是设计研发团队?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对无人驾驶运营商的烧脑考验。

讲那么多,并不是我对无人驾驶有多悲观,仅仅只是对萝卜快跑这个无人驾驶运营商的赛道表示担忧。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很多,在很多的工厂、园区、景区、机车、酒店等都有,这项技术对于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成本、解放劳动力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但像萝卜快跑这样的无人驾驶运营商的市场化运作,目前来看不过是资本裹挟下的一场反人性闹剧,我们可以静观其变。

对于有人担心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运营商的出现,会不会抢了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饭碗,我想说的是不必过多焦虑。从人性来讲,人是社交型的动物。正如当年无人超市刚刚出现时,我就说那是一场闹剧,因为中国开无人超市大的“基础设施”(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不可能成功。你要反过来想:如果满大街都是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约车的话,有人驾驶出租车又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被疯抢。

科技创新的意义,是为了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让科技把人类逼上绝境,任何一次科技革命的成功都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运营商选错了赛道,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智能汽车发展史上,永远不会缺一家无人驾驶运营商,缺的是汽车智能化升级的技术商,汽车动能突破性创新的供应商,以及重新定义汽车给消费者带来惊喜的汽车商。

人类购买一辆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这个汽车拉着他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而是他以更智能、更新颖的体验,驾驶这辆汽车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这是汽车消费的底层人性逻辑。


©成都高参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XML地图蜀ICP备19014481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