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一天
我不再年轻,
你是否还继续爱我?
当有一天,
我不再能歌唱
不再能飞翔
你是否还如今日般爱我……
这是诗人的疑问,也是品牌方对消费者的疑问。
爱,往往起源于四目相撞时的心跳,但一辈子深沉的爱,一定缘于内在认知的吻合,以及灵魂与灵魂的匹配。
品牌渴望消费者对自己的忠诚,不亚于爱人渴望另一半对自己的忠贞不渝。但,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品牌忠诚度是一个伪概念。
很多企业在谈到品牌时,很容易习惯性地把打造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放在一起大谈特谈,几乎从不考虑品牌和消费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主观地期望消费者对品牌忠诚,本质上是一种不顾他人感受的一厢情愿。
事实上,品牌和消费者,很难成为恋爱关系,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供需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品牌建设过程中才会少走弯路。
品牌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需要。某个行业诞生了一个优秀品牌,本质上不是该品牌有多优秀,而是这个行业实在太混乱,市场需要一个品牌来解决行业乱象,来解决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不安全、不信赖等的冲突。所以,当二手车交易市场不规范时,瓜子二手车等品牌就有了成为大品牌的市场机会。
当一个行业品牌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说明这个行业日渐走向成熟,当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时候,能够引领行业升级品牌就会陆续出现,这是品牌诞生和发展的底层逻辑,也是品牌发展的客观规律。
搞清楚品牌的客观规律,我们再来看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就会更加直接明了。
品牌和消费者本质上是一种供需关系,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品牌,品牌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的功能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需求分为: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表面需求和深层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品牌要想让消费者长期选择你,品牌就必须要能够深刻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提前消费者半步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如此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追随。但这种追随是因为消费者需要你,而不是仰慕你、忠诚你,品牌方可千万别会错意,有一天你提供的解决方案无法解决消费者需求,他们便会“连好好告个别都没有”,就弃你而去。
我们在大量的咨询案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主产品思维太重,总爱强调产品的性能更好,包装更漂亮,价格更便宜,营养价值更丰富等物质层面的竞争,而忽略了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而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年轻化的变化不断加剧,关注健康、关注精神、关注个性、关注成长、关注隐秘需求的一大批新品牌,正在悄悄俘获年轻人的心。
产品是用来和消费者交换的,而品牌则是用来与消费者共情和沟通的。一家乐器培训学校请高参品牌服务前,他们所有的营销和宣传重点都放在师资力量、老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内容的专业以及孩子艺术考级的优势上,看似很精准,但几乎整个市场的宣传都基本如此,消费者还是无法做出抉择。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儿童艺术培训市场的消费者看似是小朋友,而实际买单的却是家长。很多70后、80后家长在儿童时期,能够接受专业乐器培训的并不多,在工作和社交中,当看到那些“懂艺术、有才华”的同龄人在关键场合赢得领导关注和众人掌声的时候,难免心生羡慕,这是一个很少被看见的、巨大的心理冲突。
如何用一句话去跟家长沟通?我们经过研究,创意出“懂艺术的孩子,一生都出众”这句口号,去与家长沟通。在招生宣传册上,专门从多个角度用懂艺术的艺术家、世界政要、名人等放大了这句话对家长们内心隐秘冲突的刺激,收到很好的效果。
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任何一个行业,都值得我们深度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出新的调整,不断满足消费者变化和升级的需求。
随着消费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快,消费者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在他们的心里:爱,就要深爱;不爱,就立马滚。这是很极端的,但也是无法改变的。作为品牌方,唯有深刻洞察,一出手就能与之沟通并打动消费者,否则,你几乎没有第二次与消费者沟通的机会。
当诺基亚以为自己就是手机界霸主时,三星大屏手机夺走了它的光环,当三星沉浸于成功的喜悦时,苹果圈走了它的粉丝……
当周黑鸭、煌上煌在卤味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时,绝味鸭脖杀出来抢了年轻消费者,夺了他们的江山,当绝味鸭脖坐上“鸭王”宝座时,王小卤又杀出来抢走了年轻人……
当李佳奇成为现象级主播,大家都以为这是直播的天花板了吧,董宇辉又成了新的现象……
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铁打的市场,流水的品牌。作为品牌方,任何时候都不要奢望消费者对你忠诚,你要做的唯有不断洞察消费需求,不断成为消费者“问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因为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本质是供需关系。
最后,引用一句关于爱情的心灵鸡汤: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更好和更值得爱的人。
品牌保鲜,亦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