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似乎把露营一下子推上了史无前例的热度,几乎每个人都朋友圈都被露营刷屏了一遍。据说,仅有23.5%的年轻人没有在今年的黄金周假期参与户外露营野餐活动。
露营作为一个全新的“山系生活”话题被广泛热议,一度冲上热搜。有相关人士预估,露营经济或将催生万亿级消费市场。那么,专家们是如何看待露营经济的呢?我们专访了中国品牌战略和营销专家、成都高参品牌CEO徐向良先生。
徐向良介绍,露营经济的火爆,不是一下子火起来的,它已经至少经历了近10年的市场成长期。2020年疫情之后,我们就接到云贵川四五家创业企业前来咨询露营基地创业项目。我们的意见是,露营基地项目看似好,但如果缺乏战略审视,极容易掉坑。
“露营本质上是短途乡村旅游,它受到时间、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适合露营的时间周期短,可盈利产业链短。”徐向良分析说,露营经济的机会在上游,比如露营帐篷、设备、露营衣服鞋帽、露营炊具等配套领域,而不在露营基地。
许多创业者之所以选择露营基地创业,甚至提出所谓“精致露营”的概念,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创业资金、缺优秀团队,缺乏好的商业模式,试图通过露营基地这种小投入创业以小博大。我们认为,中小创业者入局露营基地的创业路径风险极大。
徐向良指出,露营基地的创业不适合绝大多数创业者入局,他提出了露营基地创业的5大不可行性因素:
一是露营受季节、环境、气温、空气质量、雨雪大风、周边安全因素的影响,优质露营基地就显得尤为稀缺,每年适宜露营的时间短,可持续性盈利的可能性不大。
二是即便你的项目再好、创意再好、配套再好,也很难做到赢家通吃。露营基地绝大多数在乡村,要选到优质的基地,必然充满竞争,竞争角逐中,你永远竞争不过村长家的“傻儿子”,这是现实问题,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三是获客难,获客成本高,很难形成持续稳定的客量。露营者的露营动机本质就是追求新、奇、特。不管你的露营基地建设有多好,露营者永远期待的是下一个露营基地、下一次新的露营体验。露营基地永远要面对如何拓展新客的问题,同质化竞争下,获客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利润很难保障。
四是露营基地极难形成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和跨地域网络协同效应。露营本质上还是城市周边短途游,露营周期为1至3天,很难形成北上广客户到云贵川露营的跨地域消费群体,也就是说城市周边的露营人群是有限的,而随着露营基地的爆发式增长,极难形成规模和品牌(未来,不排除在大资本的驱动下,形成一些特色露营连锁品牌的可能)。
五是露营基地创业,投资少、门槛低、很难形成发展护城河。绝大多数有露营基地创业想法的创业者,根本上还是因为创业资金少,试图通过抢抓热门机会挣快钱,事实上,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甚至比你还有优势,最终露营基地极有可能成为竞争红海。
徐向良对广大青年创业者提出忠告:任何热门商业现象出现的时候,不要总以为你看到了机会而别人没看到,头脑发热就往里冲。任何商业投资,都必须战略引领、决胜在先,否则你极容易掉坑。
徐向良建议创业者,不要只盯着商业明线,多看看暗线。任何热门项目的出现,都有一条暗线值得关注。比如,露营项目火是明线,那么露营烧烤食材供应、露营领队组团、露营活动策划、露营延申周边服务等就是机会。
“不要总盯着人人都看得见的地方,多看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你实在看不到,可以找我们专业的咨询公司。宁花小钱做咨询,不把大钱打水漂。”徐向良说。
“创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九死一生的事。创业跟打仗一样,需要详细谋划,制定清晰的作战方案,绝不是头脑一热就去干的。创业比打仗还难,打仗你至少知道跟谁打,而创业你不知道在跟谁竞争,也不知道最后是怎么败的。”中国品牌战略和营销专家、成都高参品牌CEO徐向良说,露营基地的创业不适合绝大多数创业者入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