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方甄选因玉米售卖价格问题冲上热搜。
事情的起因是,网络主播辛巴在一场直播中对某平台(后被公众认定为是:东方甄选)售卖的玉米价格表示质疑,“一盒八穗的玉米卖50元是丧良心,地里出来的玉米就七毛钱一穗,最后加价到六块钱一穗。”
此事一出,经网络发酵成为全网关注的热门话题。网络针对玉米价格争议、网络主播辛巴个人动机,以及东方甄选回应,农民观点等各个角度进行了轮番讨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如此之火,主因有三:
其一,网络主播的网红效应。东方甄选、辛巴都属于目前网络直播界的当红IP,姑且不论其制造争论的动机,网络大V们本身自带巨大粉丝和流量,所发布内容容易引爆,这是传播的客观事实。
其二,制造冲突。辛巴所指东方甄选把7毛钱一根的玉米卖到6元,属于近10倍差价,简直是“暴利”。巨大的反差和冲突是造成网络广泛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在文学创作中,有一个技巧就叫“制造冲突”,可见辛巴这个冲突点抓得很准。
其三,担心清流塌防。东方甄选是最近爆火的直播品牌,属于直播界的清流和正能量,既有文化又有幽默产品还好,乍一看把几毛钱的玉米卖到6元钱,极容易刺痛广大粉丝的脆弱。网友心声:“我那么信赖你,难道你真的辜负了我?”故而引发持续关注。
其四,谷贱伤农。事件所涉一个群体“农民”。农民的辛勤劳作、农民的艰苦生活常常会引发人们不由自主的同情和悲悯。加之,前不久网络爆红的短视频《二舅》,以及电影《隐入尘烟》的热播,让网友们对农村的贫苦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谷贱伤农自然容易引发巨量关注。
当然,肯定还有其他未分析的原因,在此不做列举。事情发酵后,我一直在关注,今天想就此提出一些观点,以供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我们注意到,就辛巴的公开批评,东方甄选的主播董宇辉在直播间回应表示:东方甄选玉米跟普通玉米不一样,大部分玉米不是用来给人吃的,是用来养牲口的,所以价格低。而东方甄选的生食玉米来自东北产地,东北一些产地好的玉米成本高,从地里收回来的价格就到2块了。
董宇辉还就其他网友关心的利润等问题进行了回应。整个处理过程保持理性、客观和克制,不禁令人佩服,当老师的,有文化,确实不一样。
对辛巴批东方甄选“谷贱伤农”事件,我们有几点不同看法:
一、混淆视听、偷换概念,有煽动网络民意之嫌。辛巴在批东方甄选时,措辞极为宽泛,比如“地里出来的玉米就七毛一根”,类似针对不具体、不固定、不是同一标的物的争论毫无意义。我们依照他的发言句式类比几个句:“我们老家盖房子的成本不超过1000块一平米”、“我们自己定做的西服才三四百一套”、“一盘土豆丝28块,菜市场土豆才4块一斤".
二、逻辑混乱,故意制造认知混乱,有打口水仗、蹭热度之嫌。略有法律常识的人都会清楚,我们要指证一个“罪状”,须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如果要证明东方甄选的玉米很暴利,首先找到东方甄选的供应地,采购一批玉米,证明你的进价是多少。其次,按照常规的运输、加工、包装、快递所有成本走一遍,看看最终成本多少;第三在保证企业成本的前提下进行定价销售。
照此走一遍,对辛巴团队不是难事儿,如果同样的玉米、同样的进价、同样的成本,辛巴能2块一根售出,那不就真相大白。然而,辛巴团队为何不按此逻辑走完再直接批评呢?答案不必多言。
三、主观臆断,不实事求是、不尊重市场规律。我国玉米品种丰富、用途广泛,包括口粮调剂、饲料加工、工业生产等。饲料加工的玉米几毛钱一根,实用玉米再超市的价格大约是2元一根,一些优质产区、优质品种的玉米4—10元一根不等。市场是一根综合的、立体的市场,在研究市场时,我们不能断章取义,有失客观。
四、没有品牌意识。辛巴的做法是没有品牌意识的突出表现,一方面,为了博取眼球和关注,仍惯用PC网络时代的伎俩,发表毫无逻辑和客观依据的言论,这已不是当代移动互联网人的逻辑了。当代网友绝大多数都是有知识、有主见、有理性判断的,这一番闹剧的结束,不仅不会对自身带来好处,相反,会让更多网友看清该主播的大致“脑回路”,必然对辛巴个人口碑、个人品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不尊重品牌规律。东方甄选在极力打造的,其实是一个全新的以直播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平台品牌。品牌的存在,是社会的需要,是消费者的需要,如果社会不需要、消费者不需要,东方甄选火不起来。作为品牌方,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产品或服务,其品牌服务也可以直接创造利润,只要这个利润在合理的区间内、不涉及违法或其他问题,都是市场经济允许的。其道理跟“一瓶3块的可乐,在五星级酒店卖15块一个道理”。辛巴因为自身没有品牌意识,不能认清品牌价值,尊重品牌规律也是可以理解的。
六、混淆了原料端和市场端的可比性。玉米地里卖出的玉米,从商业角度看,属于原料端。经过工厂分拣、清洗、消毒、加工、包装、宣传等再进行销售的产品,属于市场端的流通商品,任何一个行业都如此。用原料端价格与市场端销售价对比,本身就是逻辑错误,错误的前提比对,除了收获一些负面情绪外,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此次网络热议东方甄选玉米售价问题,引发了网友对品牌价值等话题的深入讨论,作为一名品牌专业工作者,我感到十分欣喜,随着企业和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必将迎来全新的品牌时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