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品牌,首先一定是要做好品牌战略规划和布局,其次要老老实实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增长性的产业,真正让百姓增收致富,乡村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千万不能只是搞几个网红,搞一搞直播,写一写报告自吹自擂自嗨一下。这是一种急功近利思维。”日前,中国知名品牌战略和营销专家、成都高参品牌CEO徐向良对媒体说。
他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出现了一些地方请艺术家到乡村搞艺术农业、艺术乡村、邀请网红到乡村搞直播打造“网红乡村”,甚至一些地方干部直接到抖音等各种平台试图带火乡村。对一些综合基础设施成熟、产业发展稳健且特色鲜明的乡村而言,这样做确实对提升乡村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特色乡村品牌有一定好处,值得肯定。
“但一些发展不成熟的乡村,也开始模仿类似的行为,这就值得警惕了。打造乡村品牌,首先一定是做好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然后老老实实下苦功夫、慢功夫,待产业发展了,群众增收了,乡村特色凸显了才大张旗鼓搞宣传。”徐向良表示,盲目的搞“网红乡村”,有百害而无一利。
徐向良分析说,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流量经济、网红经济等,成为热议的话题,某个产品、某个地方一旦成为“网红”,就能瞬间引爆流量,短期内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在“网红经济”的推动下,打造“网红”也悄然形成产业链。但如果条件不成熟,还要把“网红”思维运用到发展乡村、打造乡村品牌上,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千万别把网红当长红,我们只要认真去分析,就会发现那些在互联网上能最先火起来的乡村,本身各种基础就很好,本来在线下就很火,只是又在网上重新火了一次而已。如果自身条件不行,非要硬生生找到一个点,打造网红效应,无异于竭泽而渔。”徐向良说。
他表示,一些地方通过打造“网红”点,确实火了一把。然而,当大量的游客涌入乡村以后:路堵了、车没地方停了,拍照排队、上厕所排长队,没地方吃饭、没地方休息,没人维护秩序,人潮散去、垃圾满地……这样的“网红”效应,不仅不能为乡村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严重影响乡村的发展。
“网红这条路上,一次性的买卖好做,长久的品牌难搞。任何一个乡村,要想成为品牌乡村和真正的‘网红’,一定是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各方面基础完备了以后,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红。而条件不成熟,刻意打造的‘网红’,火的快,消失的更快。”徐向良说。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徐向良指出,千方百计为乡村谋发展,是当下广大基层干部的心愿。能用的方法都用上,这也体现了大家急切的心情。但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发展,产业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快只是结果,不是过程。打造乡村品牌,只有超前做好乡村品牌战略规划和布局,然后老老实实下慢工夫、笨功夫,用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潜心耕耘,真正打造出一个既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又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品牌乡村。”中国知名品牌战略和营销专家、成都高参品牌CEO徐向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