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的这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疫情的影响,让中小企业饱受折磨。每次正当我们为疫情的总体控制感到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局部疫情爆发,又让企业陷入焦虑和担心。
未来几年,疫情的局部出现可能会是常态,我们一直在思考,广大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并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个课题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持续、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成果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企业。
相信,有一点共识大家都比较深刻:企业必须持续强化品牌,才能不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事实上,再好的产品、渠道、技术都是有周期性的,唯有品牌是抗周期的。
回顾世界商业历史,真正支撑那些百年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唯有品牌。再看疫情期间活得好的企业,直播销售好的平台,被卖爆了的产品,无一不是品牌的力量在推动。疫情有力证明了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深远意义。
去年到现在,我本人接待了不少企业主的来访,其中有做传统行业的,如餐饮企业、生产企业等,也有发展型新产业的企业家,如眼科医院、医美机构等,当然也有很多全新领域的咨询个案。
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很多企业主、创业者从内到外散发着焦虑、着急、迷茫的情绪。看到同行有人比自己做得好,便开始不平衡,认为自己的产品好、别人产品不好还卖的好,真气人!我总会告诉大家:那是因为人家品牌基础打得牢。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头开始好好进行品牌布局。如果对品牌还有误区,请参考文章:高参品牌:品牌战略是一套独特、系统的经营活动关于未来怎么办?我有3点建议给到大家:
1、无论做任何行业,都要抓住行业本质,尊重商业的底层逻辑。
去年4月一位成都的企业家找到我,请我们为他们的"飞货航空"做策划。按照我们高参品牌的工作方法,我们首先要断定这个项目是否成立,然后才商量后面的事情。我们知道,只有做对事,最终才能做好事、做成事。这个项目的本质其实就是“航空物流”,本质上是一家物流公司。因为几位投资人都比较有实力,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关系,于是就有了买20架小型运输机来搞航空货运项目的想法。
事实上,单单是有钱并不是做好一个事业的开始。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明确了几个核心点:一是飞货航空的本质是物流,按照他们早期的思路5年内是无法盈利的;二是飞货航空项目的几个支撑点货物运量、管理体系、成本控制几个关键环节短期内无法实现自动运行;三是国内航空物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早一步很容易成为先烈。
我们根据调研,为项目方提供了完整的建议。这个项目虽然暂时终止了,但我们高参品牌的专业得到了对方的信赖。我们始终强调一点:做任何事、任何项目,都要决胜在先,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胜算就什么都不要做。宁可每天吃吃喝喝,也不能乱投资。因为投资失败的损失,才是最大的损失。
2、不要“病急乱学习”,盲目学习是焦虑的表现,世界上没有速成之法。
这些年,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劝阻我们的客户不要做盲目的投资,特别是学习的投资。我们的客户中,最多的有人花了600多万的学习费用,有的还花上百万拜某“营销大师”为师,天天外出学习,差点把企业学废。还有的学股权、学招商、学营销、学管理、EMBA、总裁班……结果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基因,世界上没有两个企业是靠同一种方法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学习的人很多,为学习动用的资源应该是世界上最多的,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同比例的杰出企业家,也没有成就同比例的伟大企业。
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也经常收到一些企业品牌部门类似的提问:我们品牌部门的同事都很努力,市面上有的关于品牌的书都买回来看了,似乎懂得了许多道理,但在实践中又发现书中的道理并不能用于实际工作,这是什么原因?
事实上,品牌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看几本书就能搞得好的。要做好品牌工作,必须综合掌握语言学、传播学、修辞学、广告学、文字学、逻辑学、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如果想把企业做大,还得懂点政治,并能融会贯通,如此运作品牌方能如鱼得水。
学习很重要,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更重要。如果学习是为了模仿、抄袭,为了学会来就让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完就让企业上市获得巨大成功,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很多中小企业主,到处学习,把自己搞得“神通广大”似乎无所不懂,结果企业却搞得一塌糊涂。我不是反对学习,而是反对盲目学习。
3、回到现实,重新认识战略,如果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请回到企业的起点。
我们高参品牌专注于品牌战略研究及品牌系统打造。我发现,每次提到战略,很多企业家就开始摇头,我知道他们是上各种总裁班的课上多了。战略本来是一个中性词,这些年来,战略一词像“小姐”一样被各种培训机构搞得神神秘秘,遥不可及。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只有处于权力巅峰的人才有资格谈战略,几十亿以上的企业才谈战略,认为战略是成功后的奢侈品,恰恰相反,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摆脱困境、走向成功的起点。
战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植入企业每一个行动中,让每一个行动都具备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战略决定成败,战术决定好坏。没有战略,战术等于0。缺乏战略,恰恰是企业的普遍问题和一切困惑的根源。我们看到许多的创业者、二次创业者和企业转型期的企业主,多数都是按照创始人的主观思维在引领企业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因为战略缺失,企业发展越来越艰难。
我一直讲,过去30年,多数企业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市场经济空前繁荣的外部环境是重要的因素。未来,要想把企业经营好需要更多地贴近市场,需要创新,更需要持续、系统地打造品牌。未来企业的成功,一定是专业的成功!(完)